
遠遠看韓國館,我還以為那些灰色的是貼上去的,等到真的走近才發現是鏤空。彩色的部分則是韓國文字,容我很失禮的說,彩色格子讓我想到小時候鋪在地板上的ABCㄅㄆㄇ這種文字塑膠墊(家裡有過這種東西的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想噗哧一下,可是卻還是得承認它竟然還能做的頗有質感,韓國人真是神奇的生物(這是啥怪結論)。
至於整個建築物,那真的是要人置身此處才能感覺到的大小和複雜 (說真的,網路照片畢竟只是一個個面的拼湊,沒辦法表達出那種實體的感覺),我懷疑製作的工人們應該很想殺死設計師,畢竟它複雜到我覺得要繞一圈(加上從空中瞰望)才能在腦中建構出完整的實像,還高約三四層樓(目測),卻也不得不佩服其匠心獨具的創見。如果有人在賣各國家館的袖珍模型的話,我還滿想買一個韓國館。
印度館
當天唯一真的認真排隊過的印度館,走入後環顧四方卻不禁訝然,大量的紀念品商區佔據了一樓,讓人懷疑究竟是來參展還是賣東西。地上放了些許金銅神像,可是一整天看了太多這類裝飾也有些麻痺。建築物的精細度是有,但和鄰居尼泊爾相較卻有些弱了下去。上樓去,繞著中間劇場擺放著家居物品,顏色飽滿,不是亮,而是濃郁,不帶土色,卻會想到土地的那種溫暖色澤。每隔幾分鐘(說不上來是不是十幾分鐘),中間的劇場播放起3D立體影片,竹椅上立刻聚集了全樓層的人,影片卻乏善可陳,又是單調的「嘿!雖然大家對印度的印象常常停留在過去,可是我們已經是認真積極努力朝科技未來前進的國家喔!」。
當天唯一真的認真排隊過的印度館,走入後環顧四方卻不禁訝然,大量的紀念品商區佔據了一樓,讓人懷疑究竟是來參展還是賣東西。地上放了些許金銅神像,可是一整天看了太多這類裝飾也有些麻痺。建築物的精細度是有,但和鄰居尼泊爾相較卻有些弱了下去。上樓去,繞著中間劇場擺放著家居物品,顏色飽滿,不是亮,而是濃郁,不帶土色,卻會想到土地的那種溫暖色澤。每隔幾分鐘(說不上來是不是十幾分鐘),中間的劇場播放起3D立體影片,竹椅上立刻聚集了全樓層的人,影片卻乏善可陳,又是單調的「嘿!雖然大家對印度的印象常常停留在過去,可是我們已經是認真積極努力朝科技未來前進的國家喔!」。
緬甸館
商業氣息很重的一個館,空間不大,人多的讓人想逃走。雖然一些木雕也很精緻, 但畢竟已經先去過尼泊爾館,沒有那種慢慢逛的悠閒,擠過人群,到門口等爸爸不過一進去就破功了。以一千零一夜為主題沒有錯,但幫朋友的世博護照蓋完章就離開。
商業氣息很重的一個館,空間不大,人多的讓人想逃走。雖然一些木雕也很精緻, 但畢竟已經先去過尼泊爾館,沒有那種慢慢逛的悠閒,擠過人群,到門口等爸爸不過一進去就破功了。以一千零一夜為主題沒有錯,但幫朋友的世博護照蓋完章就離開。

寮國館
原來中國稱寮國為老挝,難怪我奇怪自己高中地理退化地那麼快,還在想東南亞有過這個國家嗎?
在緬甸館和伊拉克館後,進入寮國館除了感覺良好外真的是沒話說,內部有個建築物模型,大概是實物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大吧。作工精細,屋簷門框這些細部也弄得很仔細,看得出認真的痕跡,還有各讓我聯想到《魔戒》聖白樹的樹木紋飾貼金在門上。地上的小象木雕也很可愛。
越南館的竹屋外表,在繞伊拉克館排隊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三層波浪的棕色竹子有種沉穩,卻又不失纖巧。到了裡面,竹子由麻繩綑綁彎曲成樸實大氣的殿堂,和歐風的玻璃水晶燈初看有些不協調,但後來卻越看越順眼。
現場展出的大都是些陶器、竹編器具,或許不一定是大師之作,卻都圓潤地讓人舒服,不是那種華麗的精緻,而是種精細的溫和感,不會讓人眼花撩亂,該怎麼說呢,是很端正的作品,可以感覺到製作者的那顆心。不一定是焦點,卻有著耐看的氣質。展場內微暗的暈黃燈光,更透出那種溫醇的純淨。
(話說回來,因為很多展示品並沒有特別圍起來,我看到很多人是直接用手摸來欣賞!繞到最後才發現有個展示品上面放張卡片說:請勿摸展示品。嗯,說得太晚了吧。)
烏茲別克館
讓人聯想到海洋的深藍色,給予整個館場舒坦清涼的溫度,其實我是很討厭那種小燈泡一長串一長串吊掛起來的人,不過烏茲別克館的選色和燈泡的密集度都剛剛好,有人說會聯想到滿天星斗,我承認會有這種感覺,不過這年頭看到星辰的機率太低了,能看到幾顆星就該偷笑了。就連到標榜空氣新鮮的XX農場,也不定能看到從未真正見過的星光閃閃,故這個比喻固然不失貼切,卻在領悟上慢了半拍。
這邊或許要岔題說一下個人的文化小觀察,那種店內有將近一半以上的單品價格就超過一千元的品牌,幾乎都不會放那種似人的假人,而是沒有頭髮,頭部像雕塑品般只有形狀的眼睛鼻子,色調常常是墨黑、純白、古銅金,絕對不會是膚色,還會在照耀下柔和反光的人偶。

斯里蘭卡館
以金色與橘色為基本色調的斯里蘭卡館,洋溢著濃濃的佛教味,天花板由一格格臘染的方塊組成,內是相異又類似的紋路。金箔菩提樹、木造佛寺、象牙佛塔都有很認真做出崇敬的味道,其實要細說有很多東西可講,不過有太多和先前幾個館相仿,要言詞不重複還真有點難呢。地上有兩隻小象木雕,我幾度想拍,但都有小孩子或遊客搶著合照,等了會兒才待到時機。
巴基斯坦館
說也奇怪,外表看起來富麗堂皇的館,進去卻發現沒什麼看頭,商品區佔據比例龐大,介紹卻不知所云,還不如一些中小等級的館完備。巴基斯坦和印度館就是那樣子。因為已入夜了,我們並沒有排很久就進去,巴基斯坦館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二樓掛了許多國內知名成功女性照片,可能是有不少歌手與演員的照片的關係吧,美人的比例多到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刻意挑選過。此外還有一個區是放巴基斯坦過往和中國的外交史,停下來看,有個看板說明巴基斯坦積極參與國際救援活動,也曾在四川賑災時大大出力,呃,拉關係也不是這樣吧。
說也奇怪,外表看起來富麗堂皇的館,進去卻發現沒什麼看頭,商品區佔據比例龐大,介紹卻不知所云,還不如一些中小等級的館完備。巴基斯坦和印度館就是那樣子。因為已入夜了,我們並沒有排很久就進去,巴基斯坦館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二樓掛了許多國內知名成功女性照片,可能是有不少歌手與演員的照片的關係吧,美人的比例多到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刻意挑選過。此外還有一個區是放巴基斯坦過往和中國的外交史,停下來看,有個看板說明巴基斯坦積極參與國際救援活動,也曾在四川賑災時大大出力,呃,拉關係也不是這樣吧。

當天唯一真的認真排隊過的印度館,走入後環顧四方卻不禁訝然,大量的紀念品商區佔據了一樓,讓人懷疑究竟是來參展還是賣東西。地上放了些許金銅神像,可是一整天看了太多這類裝飾也有些麻痺。建築物的精細度是有,但和鄰居尼泊爾相較卻有些弱了下去。上樓去,繞著中間劇場擺放著家居物品,顏色飽滿,不是亮,而是濃郁,不帶土色,卻會想到土地的那種溫暖色澤。每隔幾分鐘(說不上來是不是十幾分鐘),中間的劇場播放起3D立體影片,竹椅上立刻聚集了全樓層的人,影片卻乏善可陳,又是單調的「嘿!雖然大家對印度的印象常常停留在過去,可是我們已經是認真積極努力朝科技未來前進的國家喔!」。

主題館:公共參與館
空中懸吊著風箏與紙傘的主題館,內容主要是展現中國如今的科技,照片電子牆上有著大小不一的泡泡,泡泡能放大圖片,人一接近泡泡就會上升。
一些體驗科技因為排隊的人太多了,只能猜測是參與者只要站在掛在天花板的螢幕底下,抬頭向上手張開,做出飛行的樣子,就能感覺到宛如於電動遊戲場的賽車遊戲般的擬真體驗。而在桌上地圖上放置代表建築物的木製模型,就能在螢幕的虛設未來中,在指定地出現銀行公園體育館等等。幸好去的時間已晚,聽門口警衛的說法,白天根本連玩都玩不了吧。
- 留言者: 左仔
- Email: http://blog.roodo.com/oranple/
- 網址:
- 日期: 2010-09-05 17:29:26
---------------------------------------------
世博的好處就是大部分的館都可以攝影(大概也領悟到阻止也沒用吧),可以盡情地拍